English | 繁体 | 简体 环宇食品网 中华食品网(版權共同所有) 环宇包装网 | 新用户?免费加入会员 | 登入 | 帮助 | 加入我的最爱 | 设为首页
环宇食品网
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新闻 »  市场分析 »  饮料行业进入瓶颈期 行业利润增长率大幅下滑 » 

饮料行业进入瓶颈期 行业利润增长率大幅下滑

饮料行业进入瓶颈期 行业利润增长率大幅下滑
2017-04-20

转自中国包装机械门户网

中国食品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饮料行业整体运行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饮料行业全年累计总产量18345.2万吨,同比增长1.90%;饮料类商品零售额2175.0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年回落4.3%。 

 

一、饮料行业现状:消费转变,投资增速放缓

(一)饮料行业三大特征

2016年国内饮料行业呈现了消费转变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市场消费需求稳定、投资增速继续放缓的三大市场特征。

首先,消费群体、消费理念以及消费习惯的转变,是制约饮料行业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主流消费群体从碳酸饮料过渡到茶饮料后又过渡到包装水和健康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和健康饮用水所占份额在不断提高,碳酸饮料市场进一步被蚕食。消费者对于健康诉求的提升,以凉茶、纤维饮料、近水饮料为代表的新品类迅速增长,在市场份额中挤入主流。

其次,作为重要的嗜好类快消品,消费者对饮料的选择随时随地,2016年,饮料消费情况稳定,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但对比1.90%的产量增长、4.24%的营收增长等生产数据,可以看到消费需求稳定;饮料制造行业市场产销率达97.2%,市场供需关系比较稳定,总体可控。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饮料生产企业资产总计4839.29亿元,同比增长4.98%,投资继续放缓。其中,果蔬汁类饮料的资产累计增长最多,为10.07%;含乳和蛋白饮料增长速度其次,为8.20%;碳酸饮料增长速度为7.26%;固体饮料增长速度为5.70%;瓶(罐)装饮用水增长速度为1.15%;茶饮料及其他饮料增长速度为0.80%。

(二)饮料行业向销售增长型转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饮料行业全年累计总产量18345.2万吨,同比增长1.90%。饮料类商品零售额2175.0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

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大于产量增速,也意味着饮料行业已经由产量增长型向销售收入增长型转变。在消费升级与年轻消费崛起的时代,不断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升级,满足健康消费需求成为饮料行业转型的重点。

(三)茶饮料、功能饮料和包装饮用水份额提升 利润下滑

近年来健康型饮料比重不断上升。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调查,2016年,包装饮用水类比重继续加大,占到51.6%,比上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碳酸饮料类比重为9.6%,比上年同期降低0.6个百分点;果汁和蔬菜汁类比重为13.1%,比上年同期降低1.2个百分点;“非三大”饮料比重为25.7%,比上年同期降低1个百分点。

在“非三大”饮料中,2016年,凉茶行业市场销售收入达561.2亿元,同比增长4.2%,占整个饮料行业市场份额的8.2%,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趋势,位居饮料行业第四大品类。其中,加多宝品牌凉茶以52.6%的销售额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凉茶行业市场首位;在整个罐装凉茶行业市场,加多宝品牌凉茶以70.7%的销售额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凉茶行业罐装市场第一名。

在茶饮料、功能饮料和饮用水跻身三大主流饮料品类的同时,利润却在下滑。

《2016年度中国饮料行业整体运行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6429.80亿元,同比增长4.24%,较上年下降1.9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59.93亿元,同比增长0.68%,较上年下降14.32个百分点。

从各子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看,三大主流饮料——碳酸饮料、瓶(罐)装饮用水、果汁及果菜汁饮料均出现下滑,其他饮料行业呈现增长。其中,碳酸饮料制造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14亿元,同比下降15.11%,占饮料行业比重7.70%;瓶(罐)装饮用水制造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4.58亿元,同比下降2.16%,占饮料行业比重22.25%;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0.26亿元,同比下降1.67%,占饮料行业比重17.91%。

(四)行业发展预测

预计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品质化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与品质消费、绿色消费相关的新产品将保持快速增长;新兴零售业态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零售业态也在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产品品类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低热量饮料、健康营养饮料、凉茶饮料、植物性含乳饮料等前景良好,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市场份额将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功能饮料与健康性饮料将得到较快的发展,而碳酸饮料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下降。

二、行业产能过剩 企业陷入困境

饮料行业自本世纪初开启了“黄金十年”的飞速发展,各大饮料企业在销售量节节攀升的同时,亦在加快扩张的步伐。如今,不断扩张的产能与消费需求的疲软形成了巨大矛盾。

我国饮料行业市场增速明显放缓,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饮料产品多样性增加,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当前我国饮料行业主要面临市场需求疲软、企业业绩增长乏力和成本上升的瓶颈,成本和业绩双重压力又加剧了行业竞争,导致企业平均毛利润有所下滑,企业面临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双双下降的困境。

这种困境和瓶颈的产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从外部因素来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是导致饮料市场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从行业内部来看,随着饮料行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潜力逐渐被开发出来,市场饱和度和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也必将提高,饮料行业增速放缓是迟早的事,宏观经济发展放缓只是加速了瓶颈期的到来。

三、饮料行业并购加速

整体产能过剩必然催生饮料企业并购,从而加速饮料业的寡头格局。此前饮料行业的并购均为“大鱼吃小鱼”,并购是为了拓展某个品类或是加强渠道,而未来饮料企业之间的并购将转向巨头间的并购。

2016年1月,红牛饮料中国运营商华彬集团以1.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挪威高级瓶装水制造商Voss50%以上的股权,宣布引入该高级瓶装水品牌,进军国内高端水市场。目前该品牌水的售价每瓶20元左右。针对此次收购,Voss首席执行长Jack Belsito表示,Voss希望借助华彬集团的庞大销售网络切入中国市场。华彬集团方面则表达了对于高端水市场的乐观预期。不过,尽管前有红牛的成功案例,华彬集团的这项收购却并不被看好,尽管高端水市场的前景看起来很美好,但现阶段的需求并没有太大,在依云称霸的高端水市场,每瓶售价20元Voss的前景堪忧。

2017年初,达能方面正式宣布:以每股56.25美元进行现金收购美国有机食品商WhiteWave。这将是达能近十年来完成的最大一笔收购,也是公司 CEO Emmanuel Faber 在 2014 年上台后完成的第一个大项目。完成这次收购后,达能又将在北美市场上收获一批有机食品品牌,包括卖牛奶的 Horizon Organic、卖农场直供豆奶的 Silk,以及美国最大的有机食品农场Earthbound,等等。由于WhiteWave此前与蒙牛在中国合资推出植物蛋白饮料,达能又是蒙牛的第二大股东,预计此项收购将加速达能与蒙牛在中国植物蛋白饮料领域的布局。

饮料企业间的并购合作可以缓解整体产能过剩的现状。而通过并购重组也加速了饮料业的寡头格局,行业竞争门槛也将大幅提高。此前饮料行业的并购大都是为了完善品类和渠道,而未来的小并购会越来越少,行业巨头之间的大的并购会越来越多。由于国内饮品市场已从快速增长阶段向升级型的发展阶段转变,行业内的资本并购也将呈现出向高端、健康饮品市场发展的迹象。

四、风险预警

(一)产能过剩

饮料行业自本世纪初开启了“黄金十年”的飞速发展,各大饮料企业在销售量节节攀升的同时,亦在加快扩张的步伐。如今,不断扩张的产能与消费需求的疲软形成了巨大的矛盾,饮料行业已经面临全面的产能过剩。具体而言,包括碳酸饮料、低浓度果汁饮料、传统茶饮料等细分品类在内的传统饮料市场产能过剩尤为明显。这就使得一些老牌饮料“巨头”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从近两年的数据看,可口可乐、统一、康师傅、哇哈哈等大型企业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

(二)竞争风险

目前,我国饮料行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饮料产品多样性增加,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当前我国饮料行业主要面临市场需求疲软、企业业绩增长乏力和成本上升的瓶颈,成本和业绩双重压力又加剧了行业竞争,导致企业平均毛利润有所下滑,企业面临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双下降的困境。

(三)需求不足

近两年,饮料行业增速明显放缓,需求疲软。饮料市场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在于天气的影响,购买各个子品类的消费者群体下降,而且平均购买量也在下降。过去2年里,包括即饮茶饮料、果汁饮料和碳酸饮料在内的所有主要品类的销售都不尽如人意。

五、风险防范

对饮料行业这种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要区别对待,要关注企业上游单位的情况,要关注订单结构及其库存,对订单不稳定、库存不充足的企业要慎重贷款。另外,银行应加大实地查访频率。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要通过对这些行业企业的现场检查,掌握企业整体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对存在较大的行业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单位,应及时反映重大风险变动情况并上报信贷备忘录,做好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切实提高现场检查的风险监控能力。

目前主流的饮料品类已经从原本的碳酸饮料、茶饮料等向植物蛋白饮料、功能性饮料以及清淡型饮料等更加“健康”的方向转变。建议关注布局健康饮品的相关企业。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版权属于作者本人,如发现侵权行为,请立即告诉我们,我们将会在查证后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新闻 更多 »
关于我们 | 贸易手册 | 使用帮助 | 支付方式 | 诚聘人才 | 交换连结 | 广告刊登 | 联络方式